推荐艺术家IP

当前位置:首页-推荐艺术家IP
  • ​莫迪利亚尼 2020-09-03

    ​莫迪利亚尼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出生在意大利利沃尔纳,自幼体弱多病,学业不佳,跟随画家古列尔莫·米凯利学习绘画。 1902年考入威尼斯美术学院,1906年到巴黎,与毕加索等人同在蒙马尔特高地下的民区居住,并且向布朗库西学习雕塑。 1912-1917年间,形成了他的艺术特色,即运用优美、精练的线条勾画对象的轮廓,然后涂布经过夸张、提炼的浓艳色彩。他接受东方绘画的影响,吸取塞尚表现形态结构的方法,并且把形象通过夸张变形而特别拉长。他笔下的人物并不真实,经过加工之后,画面呈现出一种有韵律的优美节奏。仔细看大部分肖像作品的眼睛大都无神,空洞,法国有一种说法:“此时的模特是处在催眠之中。”他的作品构图活泼多变,色彩丰富而富有变化。
  • 基里科 2024-05-07

    基里科
    他出生于希腊东部的沃洛斯(Volos)。最初在雅典工艺学院和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在德国时,受到Arnold Böcklin的象征主义和尼采的唯心主义影响,这些哲学思想为他日后创立形而上学画派打下了基础。23岁时他来到巴黎,4年后返回意大利,不久应征入伍。1917年一战中,他因精神疾病在医院结识了未来派画家卡罗尔·卡拉(Carlo Carra),结为挚友,并在后来共同发起成立形而上画派。基里科按他自己发明的艺术语言和手法作画,将石膏像、手套、儿童玩具、体育用品等无生命物体作为人类社会的象征,运用多视点非传统式的构图,梦魇般的投影光线及不确定的色调,构成一种单纯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画面,造成神秘和不祥的宁静气氛,引起人们极大的幻觉,画中强调内在情绪与抒情性。 他以作品的高度象征性幻觉艺术而著称。他的作品旨在发掘主题中居于中心位置的神秘性,将想象和梦幻的形象,与日常生活事物,或古典传统融合在一起,使现实和虚幻揉而为一。基里诃的画布上,充满了以夸张的透视法所表现的刻板建筑物、谜一样的剪影、石膏雕塑及断裂的手足,予人一种恐怖不安的诡异气氛。这种象征性的幻觉艺术,后来被称为「形而上绘画」,并被公认为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20世纪绘画艺术的先驱。
  • 莫兰迪 2024-05-07

    莫兰迪
    乔治·莫兰迪(1890-1964)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莫兰迪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1907年入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学画,1930年至1956年在该院教授版画。在学院的最后两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虽然他终身几乎没有离开博洛尼亚,但他的画风从安德烈·德兰、塞尚和毕加索的作品中摄取了灵感。他1930年至1956年在该院教授版画。在艺术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但是没有形成文本。人生中没有光辉的生活记忆。在20世纪艺术的喧嚣中,他以其高度个人化的特点脱颖而出,以娴熟的笔触和精妙的色彩阐释了事物的简约美。莫兰迪选择极其有限而简单的生活用具,以杯子、盘子、瓶子、盒子、罐子以及普通的生活场景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把瓶子置入极其单纯的素描之中,以单纯、简洁的方式营造最和谐的气氛。平中见奇,以小见大。通过捕捉那些简单事物的精髓,捕捉那些熟悉的风景,使自己的作品流溢出一种单纯高雅、清新美妙、令人感到亲近的真诚。在立体派和印象派之间,他以形和色的巧妙妥协,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 达利 2024-05-07

    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 萨尔瓦多·达利1904年5月11日出生在西班牙Figueres的一个小镇上,并且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孩提时光。他的出生地距离法国大约只有16英里的路程。达利的父亲是一位公证员,家底殷实,曾经在海边小渔村Cadaques替达利建立了他的第一个艺术工作室。 萨尔瓦多·达利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非常活跃,这对于他后来的生涯尤其重要;这个时期的一些轶事,无论真实与否,都是他以后许多持续不变的形象的基础,他与父母及妻子加拉的关系对于他的艺术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达利总是热爱着他儿时的风景环绕菲格拉斯城的大平原和有橄榄林与尖秃岩石的加泰罗尼亚海岸。这些古老令人伤感的风景不仅作为背景而且也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进入了他的绘画。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同时也得到了高度的评价的二十世纪画家。
  • 夏加尔 2024-05-07

    夏加尔
    马克·夏卡尔(1887年7月7日-1985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的犹太家庭,家境贫困,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之一,现代绘画史上伟人,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 2020年10月10日,“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拉开帷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主办,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新绎美术馆承办,呈现一场关于生命、关于梦幻、关于爱与诗的精神盛宴,跨过历史、穿越时空走进公众的艺术生活。
  • 米开朗基罗 2024-04-18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 拉斐尔 2024-04-18

    拉斐尔
    拉斐洛·桑齐奥·达·乌尔比诺,通常作拉斐尔,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画作向以“秀美”著称,其笔下人物清秀,场景优美。 他的著名宗教画“圣母系列”将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他的画即使是《圣乔治大战恶龙》的场面看起来也是平静安详的。他为梵蒂冈教宗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画《雅典学院》是经典之作,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基督教和异教,统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同时也创作出许多著名的肖像如《良十世像》。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拉斐尔于1520年高烧猝逝于罗马,终年37岁,葬于万神庙。 他的画作非常的多,也经营一个非常大的工作室,因此虽然37岁过世,但仍留下非常多作品。除了他早期在罗马的期间外,很多他的画都是由他画草稿,再由工作室完成,这对画的品质有相当的影响。他在生前相当有影响力,不过在罗马以外的地方,他的作品主要因为协作版画而出名。 拉斐尔死后,他在艺术界对手的米开朗基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后来到18世纪及19世纪,拉斐尔宁静和谐风格的作品才再度受到重视。 拉斐尔的古典西洋绘画对后世画家造成很大的影响。代表作《雅典学院》是装饰在梵蒂冈教宗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画。而他的建筑风格也在此画中得以表现,特别是室内优美装饰,给予后世很大的影响。另外,拉斐尔的“秀美”画风,人物清秀,场景祥和,加上他将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将基督教和异教,统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
  • 伦勃朗 2024-04-17

    伦勃朗
    伦勃朗·哈尔门松·范赖恩 是欧洲巴洛克绘画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主要人物,被称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在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当中,他排行位于第九,次于第八的安妮·法兰克。他所处的年代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荷兰的科学艺术与商贸成就达到顶峰。 伦勃朗年少成名,惟半生潦倒。其作品在他在世时即享有盛名,几乎当时所有重要的荷兰画家都出自他的门下。伦勃朗的顶峰之作当属肖像画包括自画像以及取自圣经内容的绘画。他的一系列自画像如同一部独一无二的自传,画家的自我审视真诚而不矫饰。 在油画和版画创作中,伦勃朗展现了他对古典意象的完美把握,同时加入了他自身的经验和观察。比如圣经场景的绘画中,同时体现了他对圣经文本的理解,对古典构图的运用,以及他对阿姆斯特丹犹太族群的观察[5]。正由于这种感同身受的力量,他被称为“文明的先知”。伦勃朗的著名画作有《夜巡》、《月亮与狩猎女神》、《犹太新娘》及《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等。 在伦勃朗的作品中,明暗对照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着重捕捉光线和阴影的绘画技术让人物栩栩如生。与同时代的画家不同,伦勃朗表现的并非是人物的美貌或财富,而是经过深刻洞察后的人性与内在心理。写实的呈现方式,毫不掩饰时间与岁月在模特身上留下的印记是伦勃朗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作品题材多样,从经典的历史场景,故事传说到日常生活场景与人像。他的两任妻子,莎斯姬亚·伦勃朗与斯托芬,经常成为他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原型。